海南省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

打造自主品牌 培育名牌产品

2017-11-8 01:21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456| 评论: 0

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 高元恩

  农业机械化技术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。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显著改变了食品的生产和分配;促进了资本、技术向农业的转移;使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,对工作性质,消费者经济状况,妇女的社会作用,家庭规模和性质,选择职业的自由等,都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。

 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,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。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“三农”问题,多次强调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关键在农村,重点在农民,难点在农业,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。我国要解决“三农”问题,实现农业现代化,建立和谐的农村社会,一定要走农业机械化之路。农业装备工业是农业生产中最具活力的要素,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,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,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,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,农业装备的作用与地位日显突出,市场迅速升温。中国农业装备工业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。

  中国农业装备工业连续三年多稳定快速增长

  建国50余年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,随着农业的发展和“三农”的要求,农业装备工业不断发展壮大,已形成基本完整的体系,成为世界上农业装备生产的大国,为“三农”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。自2002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期,农业装备工业开始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。从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稳定快速增长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20.7%,2004年达到近900亿。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22.8%,2004年达近860亿,行业效益有所改善,2004年利润总额达24.49亿,年均增长率达49.2%。今年1-6月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。

  主要农机产品呈热销局面。大中马力拖拉机2002年生产5万1千余台,改变了多年下滑的局面,同比增长17.9%。2004年大中拖拉机产销达9万8千余台,同比增长83.93%,今年1—6月生产了7万台,同比增长32.54%。收获机械,特别是联合收割机快速增长,各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,04年年产量超过4万台,今年预计超过5万余台。各类农产品加工装备均呈增长态势。只有农用运输车自2004年起因相关政策的影响,农民使用费用的增加,造成下滑,去年下滑21.8%,但今年上半年下滑速度减慢,1—6月下滑只有4.91%。

  我国农业装备从2002年起出口增势强劲,据机械进出口商会统计2003年增长率达40.1%,2004年增长率达56.9%,出口值达33.44亿美元(含内燃机、水泵等)。今年1—5月出口值达19.9亿美元,同比增长69.8%。农业装备工业形势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推动,国家对“三农”问题的重视,“二减免三补贴”政策的落实与兑现,农民减负,增收,种粮积极性高涨,购机热情增加。同时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》的通过,使农机化事业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,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农业装备的市场。二是市场的推动,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,为农业装备开拓了新的更广阔的市场,如农村经营规模的调整,农业产业化的发展,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,农产品加工机械,饲养与饲料加工装备产销量明显上升。三是利益的驱动,农业装备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逐步增大。使农业机械成为农民致富的手段。这大大地驱动了农机市场。四是技术的带动,农业装备工业企业自身的努力,通过对产品的结构调整,质量的提高,服务的完善,使产品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。

  市场需求的变化,为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

 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,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,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和领域不断拓宽,农业装备的用户在发生变化,市场对农业装备的需求也在变化。这种变化必将为农业装备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。

  1.农机的客户主体在逐步发生变化,大中型农机产品成新宠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农村改革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农机客户的主体为个体农民,购买力有限,迫切需要小型机具。中国农业装备工业适时开发研制了一系列小型机具,包括小型拖拉机、小收割机、小农副产品加工机器等,适应了当时的需要。农业装备工业不但没有萎缩,而是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,中国出现以小麦机收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,十年来发展迅速,现在已初步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,解决了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作业的矛盾。2004年包括农机专业户在内的全国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3214万个,从业人员达到3836万人。农机大户,股份合作社,农业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化服务实体逐渐在成为农机客户的主体。客户主体这一变化,要求提供的农业装备由以中小型为重点向大中型为重点、由单项作业机械为主向复式业机械为主转变,以适应提高生产率,获取更大利益的要求。近几年市场上大中马力拖拉机的火爆,联合收割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,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

  2.田间作业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变化,产前、产后的装备蓄势待发。我国农业机械化多年来重点在田间作业,生产的机械主要用于田间作业,耕耙播收的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。随着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,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已提到日程了。当前产前产后所需装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。如种子的生产机械和种子精深加工机械,很多国内还是空白。粮食的干燥和贮存设备还很薄弱,造成大量粮食霉变。虽然田间作业机械有很大发展,但也仅是小麦作业机具比较成熟,基本实现了机械化,其余作物的作业机械也还有很多缺门产品。农业全过程的机械化的发展,必将要求农业装备行业研发生产出更多的适合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新产品。

  3.由粮食生产为主向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业全面发展的变化,为农业装备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。粮食生产一直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点,中国的农业装备工业也一直是主要围绕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在研发生产。但农业结构的调整,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业的全面协调发展,使中国的农业装备工业明显地跟不上市场变化。最典型的例子,前几年牧草业迅速崛起,但我国提供不了牧草机械,只好大量从国外进口割草机、打捆机。我国是一个水果、蔬菜生产大国,近几年才开始研发水果的分级包装机,蔬菜、水果的收获机械还是空白。只好靠大量人工。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业的全面发展,急需提供多种新的装备,为农业装备工业带来了一个宽阔市场。

  4.农产品从初加工向深加工的变化,成套加工装备的市场已经形成。我国的农产品不仅总量居世界首位,而且品种多,农产品加工工业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。以往我国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’,以初加工为主,以小型为主,以单机为主,主要购买与使用对象是个体农民。中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,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.85:1,发达国家达到3:1。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一般在90%以上,而我国加工比例很低,深加工用粮不到粮食总量的8%,大宗果品的商品化加工率不到10%。走农业产业化道路,对农产品进行加工,是解决农产品增值,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由之路。农产品加工从初加工到精加工,没有装备的支持是无法实现产业化的。产业化的加工需要的是成套的技术与装备。中国农产品的品种繁多,要求装备工业,不仅要提供粮、棉、油的成套加工装备,还要提供畜产品、土特产品的加工设备。这为装备工业带来了发展技术含量高、比较效益好的装备空间。

  5.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,使节约型的农业装备倍受市场关注。中央最近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,环境的保护,资源的合理利用,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,这就要求农业装备要由资源利用型向资源保护型转变,由传统的农业装备向节能节水的节约型装备转变。节水灌溉装备,低喷量的植保机械,保护性耕作机械,低油耗的运输机械,农村新能源设备,农田基本建设机械,设施农业装备,精准农业装备等都将能降低资源的消耗,减少环境的污染,改善农业环境,已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。

  上述各种装备将广泛采用电子技术、信息技术,使其智能化、精准化。随着这些装备的发展,对提高整个农业装备的技术含量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。

  综上所述,农业装备市场的发展与变化,为农业装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,同时农业装备向大型化、广度化、成套化、智能化、精准化的发展趋势也为农业装备的技术升级、结构调整带来了好的机遇。

  “十一五”的思考

  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将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,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专家研究提出了“十一五”期间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,到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要达到6.45亿千瓦,粮食生产区的小麦、水稻、玉米、大豆四种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,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由现有的40%提高到60%。油菜、牧草、园艺、畜牧和产后加工机械化取得重要进展,加快棉花、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创新进程,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,对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。这一个宏伟的目标“十五”期间,前4年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平均增长在1%,而“十一五”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4%。这给农机工业带来了大市场,带来了发展的大空间。面对这种形势,农业装备行业如何能抓住机遇,最大限度去满足市场的需求,并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,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“十一五”期间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,振兴农业装备工业,更好地为“三农”服务,促进我国农业机械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。

  “十一五”的目标:

  通过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,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,名牌产品的培育,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,国际市场的开拓,使农业装备产品结构能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,产品在数量上、质量上能满足“三农”的要求,并逐步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。

  “十一五”优先发展领域:

  ■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所需装备

  ■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成套农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

  ■节约型现代农业装备

     “十一五”发展思路:

  ■提高行业的自主开发能力,建立创新平台,培育行业创新体系,调整产品结构,保证行业的持续发展。

  ■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,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技术,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■打造自主品牌,培育一批名牌产品。

  ■优化行业结构,形成若干大型集团,成为行业的龙头,一大批“小巨人”企业群,成为行业的主体。

  ■引进来、走出去,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注: 选自作者在主题为“农业机械化与中原崛起”的第二届(2005)河南农机发展论坛上的演讲 

|海南省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 ( 琼ICP备17004170号-1 © 2007-2017

GMT+8, 2024-5-5 17:09 , Processed in 1.11924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返回顶部